在便利店拿起一支雪糕,看似普通,結賬時卻發(fā)現(xiàn)價格高得驚人,還沒吃就澆個“透心涼”……今年夏天,被網友調侃刺傷錢包的“雪糕刺客”引發(fā)熱議,成為高價雪糕的代名詞。
夏天,很多人都喜歡吃雪糕。本應“飛入尋常百姓家”的雪糕,何以成為令人瞠目的“刺客”?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。
高價雪糕未明碼標價,與平價雪糕混同銷售
7月4日至7日,記者走訪北京市西城區(qū)部分便利店和生鮮超市發(fā)現(xiàn),雖然大多數(shù)店鋪對雪糕明碼標價,但仍有少數(shù)存在價簽不全、更新不及時甚至張冠李戴等問題。
在一家便利蜂店,記者就一款沒有價簽的葡萄味雪糕向店員詢價,店員建議“掃一下”,掃碼結果為9.8元一支。在一家七鮮超市,一款沒有價簽的喜茶品牌雪糕“混”進了哈根達斯專柜,一款其他柜臺乳酪產品的價簽卻貼在雪糕冰柜上。在一家多點超市,鐘薛高、蒙牛等不同品牌雪糕混裝在一個冰柜,僅少數(shù)有價簽,從掃碼情況看,最大價差超過12元。
“雪糕成為‘刺客’,首先在于沒有明碼標價,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沒有得到保障。”中國法學會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研究會副秘書長陳音江告訴記者,消費者拿著雪糕去結賬,發(fā)現(xiàn)價格遠超預期,即便完成付款,也違背了真實購買意愿,是被迫接受高價。
“消費者最反感的是,高價雪糕與平價雪糕混同銷售,不進行明碼標價。”中國消費者協(xié)會投訴部主任陳劍表示,明碼標價是經營者的應盡義務,《消費者權益保護法》第八條、《價格法》第十三條,以及7月1日起施行的《明碼標價和禁止價格欺詐規(guī)定》第五條、第六條、第十二條均對明碼標價作出規(guī)定,“就雪糕售賣情況看,確實存在有的經營者沒有明碼標價、侵害消費者知情權的現(xiàn)象。”
陳劍認為,明碼標價體現(xiàn)了經營者的誠信程度,經營者明明白白告知,消費者心甘情愿買單,才能促進市場經濟良性發(fā)展。“制造噱頭、隱瞞價格,無底線打造網紅產品,雖然可能令經營者短期獲益,但最終會被市場淘汰。”
雪糕高價難以服眾,噱頭引發(fā)質疑
記者走訪過的便利店和生鮮超市中,價格最高的國產雪糕是鐘薛高草莓白巧雪糕,產自江蘇南通,單支規(guī)格75克,售價22元。其余款式鐘薛高雪糕,單支售價亦在14元至17元之間。
電商平臺顯示,鐘薛高“杏余年”雪糕,每盒280克,兩盒捆綁銷售,總價從190元到239元不等,承諾“融化包退”。伊利“須盡歡”雪糕,其“團扇裝”單支規(guī)格75克,4支售價在60元至79.9元之間。某知名白酒品牌與蒙牛聯(lián)名推出的冰淇淋,單杯凈含量75克,3杯售價最高達到410元。
記者在北京不同街區(qū)采訪的10名消費者中,有9人認為相關品牌雪糕價格離譜,不會購買或者不會再次購買,1人認為“可能貴有貴的道理”。受訪者均表示,雪糕單價不應超過5元,“懷念小時候的品牌”。
東北一家雪糕廠商負責人告訴記者,雪糕原材料價格確實在上漲,但不同品牌之間不應有這么大的價格差異,“雪糕畢竟是大眾消費品,原材料不會有太大區(qū)別,如果有兩倍差距就已經很高了。”
該負責人表示,自己作為冷飲從業(yè)人員,可能會去購買高價網紅雪糕,看看“貴在哪里”。作為家長,就不一定給孩子買了,“感覺不值當”。
在陳音江看來,雪糕屬于充分競爭產品,企業(yè)有自主定價權,如果因為原材料漲價、工藝品質提升等因素合理地提高價格無可厚非,但要做到貴有所值,不能通過制造噱頭和概念去大幅提價,僅靠花式營銷來提升短期關注度。
“雪糕漲價有多方面原因,除了消費需求更加多樣、原材料和人工成本上漲等合理因素外,還有一些非正常因素,如通過過度包裝、制造噱頭、虛假宣傳等形式牟取暴利。”陳劍舉例說,有的企業(yè)宣稱產品“不加一滴水”,使用“特級紅提”等,經過有關方面調查,實際情況并非如此。
記者發(fā)現(xiàn),除部分雪糕品牌價格虛高外,過度包裝也須警惕。國家市場監(jiān)管總局今年4月公布的商品過度包裝執(zhí)法典型案例中,某品牌盧浮映月系列冰激凌包裝空隙率不合格問題備受關注。
“就雪糕行業(yè)來說,我們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過度包裝。”陳劍表示,過度包裝帶來資源浪費、環(huán)境污染,造成雪糕實際價值與包裝后嚴重不符,還助長了不良的消費風氣,影響整個雪糕行業(yè)的良性競爭。
平價雪糕受青睞,貨真價實是正道
記者注意到,在“雪糕刺客”刺痛消費者的同時,老品牌平價雪糕正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青睞,被網友親切地稱為“雪糕護衛(wèi)”。
美團平臺數(shù)據顯示,今年6月,平價雪糕訂單量突破百萬單,“雪糕批發(fā)”的相關搜索量同比增加323%。7月以來,5毛錢一袋、多年未漲價的“雪蓮”,銷售量比上月同期暴漲199%;陪伴幾代上海人成長的“光明冰磚”,銷售量環(huán)比上漲88%。
“網紅雪糕熱度很高,但平價雪糕依舊是外賣平臺的消費主流。”美團平臺消費研究負責人馬聰告訴記者,從6月整體訂單價格來看,3元以下的雪糕占比超過70%,“童年的味道又回來了。”
“我最喜歡吃的就是‘雪蓮’‘綠舌頭’‘小布丁’這些包裝簡單、物美價廉的雪糕。那些十多塊、二十多塊錢的太夸張了,完全沒有必要,至少有十塊錢花在設計、包裝上了。”互聯(lián)網公司職員陳雅楠坦言,前不久的一次購物中,得知自己挑選的雪糕單價9元,“堅決退掉了。”
前述東北某雪糕廠商負責人介紹,他們生產經營的雪糕品牌已有20多年,單價始終未超過3元,在相關區(qū)域的銷售量每年都有一個小的遞增。
在陳劍看來,品質保障、營養(yǎng)健康、簡約環(huán)保、平價優(yōu)質的雪糕才能更受消費者喜愛,在市場競爭中走得更穩(wěn)、行得更遠。
“我們認為,雪糕行業(yè)的發(fā)展要更加關注產品質量,以品質優(yōu)良、營養(yǎng)安全贏得消費者的青睞;更加關注大眾需求,在堅持產品創(chuàng)新的同時兼顧性價比,讓消費者更多體會到社會發(fā)展帶來的生活福利;更加關注節(jié)約環(huán)保,簡約適度包裝,反對資源浪費,踐行綠色低碳生產;更加關注合理定價、誠信宣傳,杜絕噱頭忽悠、虛假營銷,讓消費者明白消費、放心買單。”陳劍告訴記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