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資料圖片)
湖北日報客戶端訊(通訊員 左仁堂 羅瓊)“我把田地交給村里的合作社管特別放心,這樣田不會荒了,還能有一筆收入。”6月10日,大悟縣彭店鄉(xiāng)乳山村74歲的張孝新談起自家2畝自留地托管的事,滿臉笑容。
然而,5年前,張孝新卻是天天愁容滿面。在農村,這樣的農民不在少數,留守在家的老人和小孩無力勞作,一輩子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老農民,見不得田地荒著,但是心有余而力不足,只能干著急。村黨總支部書記看著大面積的田地撂荒,這個問題成了“心頭病”。
近年來,大部分村民因外出務工和年老體弱等原因,導致農村大面積土地撂荒。據不完全統計,截至2021年,乳山村累計拋荒水旱田面積達100余畝。
如何徹底解決村民種地難題,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?乳山村黨總支部書記徐耀啟為了這個難題日思夜想。在一次,外出考察參觀學習中,當地試行的土地托管方式給他帶來了靈感。經過多方考證,聽取民意后,徐耀啟決定做“第一個吃螃蟹的人”,有了想法就要行動,2019年終于成立了大悟縣彭店鄉(xiāng)鑫乳生態(tài)農業(yè)專業(yè)合作社,第一件事就是商討如何解決村里種地難題。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,合作社先后推出土地流轉、土地托管兩種模式,不管什么條件的地,只要村民愿意,合作社就全部按照市場高價進行流轉、托管,對村里閑置和荒蕪土地進行集中管理,幫外出打工戶、老弱病殘戶解決種地難和耕地難的問題。
這兩種模式一經推出,立即得到村民熱烈響應。張榮華常年照料癱瘓在床的婆婆,有10多年無暇種地,家中子女又都外出務工,家中的5畝土地一直撂荒。自從把地流轉給村里的合作社后,如今張榮華每年都能收到1000元的土地流轉費。村民張友學也把自家的3余畝土地流轉給合作社,憑著自己的手藝在外地務工,年均家庭增收兩三萬元。
農戶收入有了保障,如何確保合作社經濟利益與村委會集體經濟收入達到雙贏?經過多場屋場院子會商議后,大家一致達成意見堅決貫徹金山銀山就是綠水青山的發(fā)展理念,最終確定采取綠色種植,從管理要效益。對流轉和托管的土地,合作社通過批量采購農資、統籌調度農機、合理安排人工、科學田間管理,打響統一品牌銷售、抱團闖市場。合作社托管的100余畝香稻大米,通過抖音直播帶貨,已連續(xù)2年暢銷,每公斤售價10元,仍供不應求。
“你外出掙錢,我替你種田”的土地流轉和土地托管模式,實現了全村沒有一塊土地拋荒。同時,帶動了該村20余名村民到合作社就業(yè)務工,村民增收2.16萬元,村集體經濟突破10萬元。
“小小合作社,解決村民大難題?!比樯酱鍎?chuàng)新“土地流轉+土地托管”模式,托起了全村300余村民走向康莊大道。
關鍵詞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