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為在一線采訪的緣故,所以在上海封控的狀態(tài)下,我有幸獲得有限的“自由”。
每日,除了采寫新聞,必不可少的便是例行的核酸。4月26日,上海公布了一批常態(tài)化核酸采樣點,一公里之外的靜安公園點位,距離我更近,走著十幾分鐘就能到,成了我最常去的地方。
一公里的路程,我會經(jīng)過上海展覽中心、靜安寺地鐵站、常德路等,最終到達靜安公園1號門。在疫情之下,這些往日最熟悉的地方,也變得不同。
上海展覽中心外圍的角堇花。本文圖均為澎湃新聞記者 鞏漢語拍攝
從單位出發(fā),過了延安中路,對面就是上海展覽中心。去年年底,這座有著67年歷史的俄羅斯古典主義風(fēng)格建筑首次拆除圍欄,向市民開放。
圍欄拆除后,靠近路邊的花壇成了公共空間,3月份的時候路過這里,看到環(huán)衛(wèi)工人在花壇種花,來的時候一棵棵藍色角堇堆放在一邊,回的時候便都規(guī)整地“躺”在花壇里,成了景觀。
這樣的景觀,美則美矣,但大都有著濃重的人工規(guī)劃痕跡,花草整齊排列,無高低疏密之分,掩蓋些許植物本身的生機。
疫情之下,這些自然界的綠植,在人類暫時退出后,有了自己可控的時令,便開始野蠻生長。
如今,有的角堇長得更高了,突破了原本的“平面”,有的則已經(jīng)衰敗。花叢之間長出不少不知名的野草,高低錯落,給人的感覺倒是與“景觀”大有不同?;ú葜?,幾只黃蝴蝶來回飛舞,旁邊,一只老斑鳩忽然停在路上,啄著一片樹葉,平添一絲自然的野趣。
走過展覽中心,過銅仁路,便到了靜安寺地鐵站附近。以往,出地鐵8號口朝東,會有一條長達一兩百米的花帶。即使在寒冬,這條花帶也一定開著艷麗的花。路人常常會駐足拍照,花帶則高頻出現(xiàn)在靜安寺上班族的朋友圈。
疫情前靜安寺地鐵站周邊的花帶。
關(guān)鍵詞: 靜安公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