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資料圖片僅供參考)
城市發(fā)展日新月異,城市面貌的“辭舊迎新”不斷發(fā)生在社區(qū)、學校等各個角落。
從1.0到2.0,老舊小區(qū)里的多功能活動空間“呱呱落地”;家門口的口袋公園“滾燙出爐”,家門口的閱報廊換上新裝;傳達環(huán)保理念的球場、讓人聯想到雨過天晴的彩虹晾衣場,校園微更新不斷開展探索實踐;著名的“笑臉”在商場筑起一座溫暖的“治愈系樂園”……
更新、改造,無論有多“微”,萬變不離其宗,都是為了生活、工作在楊浦的人打造暖意融融、充滿活力的美好空間。
“螺螄殼里的道場”怎么做?從1.0到2.0,老舊小區(qū)里的多功能活動空間“呱呱落地”
“原來這里只有幾個石頭制成的桌椅,一到冬天就坐不住,太涼了。而且因為是露天的,刮風下雨的時候也沒有能坐的地方?!崩畎⒁毯驮S多家住大橋街道陽陽公寓的居民一樣,一直盼望自家小區(qū)能有一個舒適的公共活動空間——設置桌椅,大家可以坐著話家常;有健身器材,在空閑之余過來運動鍛煉;最好是開放空間,隨時能呼吸新鮮空氣……
陽陽公寓建成于1998年,共有244戶、600余位居民。因為小區(qū)面積不大,除去住宅樓,空間所剩無幾?!奥菸嚉だ锏牡缊觥蹦茏龀蓡??
“這里過于簡陋,而且空間布局也有很大問題,沒有實現資源利用最大化?!苯拥讲簧倬用竦姆答伜?,雙陽路居民區(qū)黨總支書記鄒成決定用一年的時間,將小區(qū)東北角的一塊區(qū)域煥然一新。
鄒成第一時間聯系大橋街道,申請了第一筆為民服務專項經費。在獲得街道支持后,他把長廊、地面、空間布局調整放在了改造的第一步,并邀請社區(qū)規(guī)劃師參與其中?!斑@塊區(qū)域看似不大,但改造起來并不容易。因為想為居民打造多功能的活動空間,所以這里經歷了1.0和2.0版本。”鄒成告訴記者。
完成基本改造后,活動空間初具雛形。為了滿足“遮風擋雨”的要求,鄒成為這里加上了頂棚,取名“陽光之廊”。陽陽公寓的頂棚有些“與眾不同”,其采用透明材質,且框架使用實心金屬材質,“遮風擋雨”的同時還兼具“陽光房”功能?!安还苁乔缣爝€是雨天,我都喜歡下來坐坐,這個長廊完全不受天氣的限制?!币晃痪用裾f。